1.听觉定位
人耳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够判断声源的方向与远近。听觉定位是由双耳听闻得到的。
由声源发出的声波到达双耳时有一定的时间差、强度差和相位差。人据此可判断声源的方位和远近,进行声像定位。
2.时差效应
如果到达人耳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称为“时差” ) 小于50ms ,就不觉得声音是断续的。
一般认为,在直达声到达后约 50ms 内到达的反射声 (即声程差为 17m) ,可以加强直达声;而在 50ms 后到达的反射声,不会加强直达声。如果延时较长的反射声的强度比较突出,则会形成回声的感觉。丁丁舞台技术培训中心吕桂林老师说,在室内音质设计中,回声是一种声学缺陷,应加以避免。
人耳对回声感觉的规律,最早是由哈斯 (Hass) 发现的,故称为哈斯效应。
3.掩蔽效应
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听觉灵敏度因为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存在的干扰声音称为掩蔽声。
掩蔽效应说明了噪声的存在会干扰有用声信号的通讯。
但有时可以利用掩蔽效应,用不敏感的噪声去掩盖不想听到的声音。
4.纯音等响曲线
人耳对声音的响应并不是在所有频率上都是一样的。以纯音做实验,取1000Hz纯音的某个声压级作为参考标准,则听起来和它同样响的其他频率的纯音的各自声压级就构成一条等响曲线。依次改变参考用的 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得到一组参考曲线。该1000Hz的纯音声压级定义为该等响曲线的响度级,单位是方(Phon)。
对于复合音,不能直接使用等响曲线,其响度级需通过计算求得,或可用声级计测量得到。声级计中设有A、B、C三个计权网络, 测量的结果分别称为A声级、B声级和C声级,分别记为dBA 、dBB和dBC. 其中 A 计权网络是参考40方等响曲线, 对500Hz 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声音不敏感的特征,丁丁舞台技术培训中心吕桂林老师认为。
A 声级与主观响度密切相关,因此在音频范围内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多采用A声级。
要使人主观感受的声音响度增加一倍(或减为1/2),则声压级的变化要有l0dB。